主办刊物——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2022第6期255
2022年-07月-21日
                              目   录
 
--学术活动--
首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长三角论坛举行..............................................................1
北京大学周程教授作客西工大“翱翔人文讲堂”..................................................3
--各地消息--
成素梅教授当选为国际科学理事会中国委员会(ISC-CHINA)委员...................5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60年代以来苏联(俄罗斯)
科技哲学与科技史研究”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7
--国际交流--
STS聚焦“科学、数字化、低碳、食物、流动性”等问题
——格拉茨大学STS国际会议纪要..................................................................9
--通知通告--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关于延期举办2022年学术年会的通知(第二轮)...........12
第八届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22年学术年会通知(第一轮)...................14
“中国与世界:未来技术与技能(工匠精神)的哲学审视”
第19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通知(第一轮)..................................................16
 

 
 
 
责任编辑:朱欢欢                                          2022年第7  总第256    
 
 
首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
长三角论坛举行
 
 近日,第一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长三角论坛在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举行。本次论坛以“百年再出发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与科技伦理治理”为主题,发布了《中国科技伦理治理长三角倡议书》。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浙江工业大学校长李小年教授,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复旦大学王国豫教授,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曹克教授,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徐飞教授,共同签署“云协议”,成立长三角科技伦理治理联盟。
  会上,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李小年教授强调,本次论坛旨在响应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动中国特色的自然辩证法和科技哲学的创新发展,推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研究,增强自然辩证法理论的时代性、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进一步团结带领广大自然辩证法研究领域工作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踔厉奋发。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东北大学陈凡教授表示,本次论坛的举办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建立起点是很高的,改革开放以来也更加规范化,作用的领域也逐渐宽广。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看,特别是结合国内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以及科技自主自强在国家战略中的基础性地位,都指明了技术哲学在引领支撑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李小年教授,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王国豫教授,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哲学系潘天群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刘立教授作大会报告。
“三省一市”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东南大学刘魁教授、浙江树人学院周光迅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贵红副教授做点评。来自全国10余所高校的10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师生参加。
 
 附:关于建立长三角科技伦理治理联盟的倡议书(中国科技伦理治理长三角倡议)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对科技伦理治理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对高校与社会团体在科技伦理治理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要求,内容涉及科技治理的体制建设、科技伦理审查、监管机制的完善和科技伦理教育与宣传等。《意见》要求,科技类社会团体要与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与医疗机构等共同构建科技伦理治理机制。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作为科技类社会团体的长三角地区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积极落实《意见》精神,与科研机构、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等组织一起,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义不容辞。为此,值此首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长三角论坛隆重召开之际,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倡议,建立长三角科技伦理治理联盟,共同担负起长三角科技伦理治理研究、宣教和政策咨询的重任。倡议内容具体如下:
1. 建立长三角科技伦理专家库。鉴于长三角地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对科技伦理教育的需求,长三角地区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将联合建立长三角科技伦理专家库,为科技伦理教育和培训提供组织和人才支撑;
2. 共享科技伦理课程资源。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高校在科技伦理教育方面的师资优势,实行共研共创共享,共同培育和分享优质的科技伦理课程,促进长三角地区公众和高校学生的科技伦理意识养成;
3. 定期举办长三角科技伦理治理论坛。采取轮值制,围绕科技创新、科技伦理治理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4. 推动长三角科技伦理治理联盟与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和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等开展合作和联动;
5. 进一步将长三角科技伦理治理联盟扩展到科技研发企业,推动长三角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跨学科合作,推动长三角地区人文与社会科学专家和科学家、企业家以及政策专家的科技伦理行动者网络的构建。
 
  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安徽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2022年5月14日
 
北京大学周程教授作客西工大
“翱翔人文讲堂”
 
2022年6月16日,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学技术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周程教授应邀作客西北工业大学“翱翔人文讲堂”,通过腾讯会议平台直播做了主题为《从研发投入与产出看科技强国建设》的精彩讲座。本次翱翔人文讲堂由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与社会发展专业委员会承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云龙教授主持报告会。
周程教授以我国当前建设科技强国为背景,通过分析中国在科技研发中的投入与产出,以一名高校教师的视角解读世界科技强国的内涵问题,主要是世界科技强国与世界科学活动中心之间的关系问题;其次,比较我国近年的科技投入与产出情况及其在世界中的位置;最后,基于3MIT科技创新要素模型,就我国建设科技强国提出对策建议。
在讲述世界科技强国与世界科技活动中心之间的关系中,周程教授通过介绍了汤浅光朝通过计量分析,得出一个国家的重大科学成果数如果超过了同期全世界重大科学成果总数的25%,则可称其为世界科技活动中心。其持续的时间为科学兴盛期,通过分析各国科学成果和科学家数的分布图,得出每一个国家的科学兴盛期为80年左右的结论。由此,周程教授提出,世界科技活动中心在同一历史时期是唯一的,世界科技活动中心也必然是世界科技强国。要通过提升科技创造力、科技支撑力、科技影响力这三个方面的能力,推进我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其次,周程教授分析了当前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研发费用投入、投入强度、人员投入。从数据得出,我国的研发费和人员投入已经远超日本、欧盟和美国,但是具体到研发投入领域来看,还是存在研发费用投入结构不尽合理,地域投入失衡、高校投入不足、基础研究投入过低等问题;研发人员投入还难以满足需求,存在人口中的研发人员占比过低、科研院所研发人员占比偏高、高层次研发人员偏少等不足。在产出方面,虽然国际论文发表数量和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但还存在国外专利申请体量小,论文引用次数偏低,生命科学与临床医学论文占比偏低,国际论文对发明专利的贡献偏小,专利族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
最后,周程教授提出,科技的发展要改善市场需求、制度供给和技术条件三大要素,提高金钱、使命、仪器设备、信息情报、人才和团队等要素,保障科技创新的稳定发展。面对当前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工厂,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市场情况,要进行基于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的科技创新,解决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恶性竞争和两极分化等问题;同时,要进行基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体制创新,优化我国科技创新环境。
报告结束,各位参会的师生在线上向周程教授踊跃提问。吕天择老师向周程教授请教了中国未来科技发展中如何处理科研费用投入和调整科技体制的问题,并对周程教授本次的讲座作了精彩的点评。参会的学生们也积极进行学术互动交流,收获颇丰。
张云龙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提到,在研究科学技术的问题中,身为文科生也是大有可为的,建议同学们拓展研究视野,关注当前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成素梅教授当选为国际科学理事会
中国委员会(ISC-CHINA)委员
  
2022年6月16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召开国际科学理事会中国委员会(ISC-CHINA)工作会议,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举行,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长成素梅教授当选为国际科学理事会中国委员会(ISC-CHINA)委员。
国际科学理事会(简称ISC)是世界上成员覆盖面最广泛、学科门类最齐全的综合性科技组织,在国际科技界具有强大的号召力,目前拥有41个一类正式会员、147个二类正式会员和40个三类附属会员。作为全球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非政府组织,ISC的愿景是将科学作为一项全球性公益事业来推进。
中国科协代表我国科技界加入国际科学理事会,ISC-CHINA成立于1997年,任务是组织、协调和推进我国科学界参与开展和国际科学理事会相关的活动,利用国际科学理事会平台,促进我国与国际科学理事会相关组织机构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国际科学理事会各组织机构及其活动中与中国有关的重大问题;培养、选拔和推送中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工作者在国际理事会及其所属机构任职。目前ISC-CHINA的成员主要是在ISC相关会员单位任职的我国科学工作者。
成素梅教授于2019年8月在捷克布拉格技术大学举行的第16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哲学会议”上作为亚洲地区的科学技术哲学代表当选为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哲学分会(DLMPST)第17届执委,本届执委会由来自10个国家的10名逻辑学家和科学哲学组成,执委主席为英国科学哲学家卡特赖特。任期为2020年1月到2023年12月。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哲学分会(DLMPST)
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哲学分会(DLMPST)创立于1955年,后来,与国际科学技术史分会(DHST)共同组成国际科学技术史和科学技术哲学联合会(IUHPST)。后者是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的成员,国际科学理事会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那里获得经费支持。DLMPST分享这笔经费,因此,可以被认为间接地隶属于教科文组织。
DLMPST的目标是:(1)促进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家与从事学科基本研究问题感兴趣的科学家之间的联系,并致力于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2)鼓励并支持对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哲学中重要问题的研究和探讨;(3)收集对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哲学有用的文献;(4)组织、赞助和支持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哲学的国际会议,并出版与此类会议有关的报告、会议文集等作品。
DLMPT国际会议是逻辑学家、逻辑哲学家和科学技术哲学家进行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的高级别会议,第17届会议将于2023年在阿根廷布宜若斯艾利斯召开,会议主题为“不确定性世界中的科学与价值”。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年第8期要
(2022年8月18日出版)
 
方法论整体主义的不同解释旨趣论证……………………………………韩东奥,张志林
认知统一理论视角下人工智能社会情感进路设计
——基于萨姆索诺维奇的eBICA模型 ……………………………………………刘鸿宇
超越科学共同体: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形成何以可能…………张  寒,李正风,高  璐
文献(学)视域中的西方科学思想:基于学术史的考察………………安维复,张萍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60年代以来苏联(俄罗斯)科技哲学与科技史研究”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
  
5月28日,由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万长松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60年代以来苏联(俄罗斯)科技哲学与科技史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江南大学行政楼305会议室顺利举行。江南大学党委书记朱庆葆、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副主任汪桥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焕明、社会科学处处长王建华出席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冯颜利研究员,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教授,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凡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刘孝廷教授、张百春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胡志强教授,担任开题评议专家。社会科学处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领导、项目首席专家、子课题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等50余人参加报告会。鉴于疫情防控原因,此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开题报告会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江南大学副校长顾正彪主持。他简要介绍此次会议的主题及出席的领导与专家。
朱庆葆书记致欢迎词。他代表学校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江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领导和专家们表示感谢,向万长松教授团队再次表达祝贺。他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在人文社科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希望课题团队以此次开题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课题顶层设计,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力争产出一批高质量的原创性成果,为融通中外文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贡献更多江南智慧和力量。
汪桥红副主任表示,希望课题团队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加强跨单位协同创新;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要注重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构建,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创新性建设和发展;要把好政治方向关,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
刘焕明院长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对学院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学院将在重大项目研究过程中继续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第二阶段开题报告会评议由冯颜利研究员主持。
项目首席专家万长松教授首先向专家组汇报课题的基本情况。他紧扣“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如何研究”“能否达成研究目标”等核心问题,从项目简要介绍、研究计划、目前进展、困难解决方案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和系统论证。哈尔滨师范大学孙玉忠教授、海南师范大学陈红教授、江南大学张云霞教授汇报了自己负责的子课题的进展情况和未来设想。
  在专家组评议环节,专家组成员对该课题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核验和评估。专家组认为,该重大项目研究对象定位准确,提出的总体问题提纲挈领,研究内容丰富全面、契合时代,研究目标明确且属于可以实现的有限目标,总体框架稳固协调,五个子课题虽相对独立但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力求“总分结合,史论结合,史为论基,论为史纲”,始终贯穿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导向。研究团队学历职称结构、学缘梯队合理,研究方法适当,提出的技术路线可行,研究计划合理,在问题选择、学术观点、文献资料、话语体系等方面将会有创新或推进之处。同时,专家组就研究资料的时限性、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学者的联系以及适当缩小工作面宽度,集中力量出精品等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顾正彪副校长作会议总结。他对各位专家畅所欲言,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表示感谢。他希望课题组在专家们的指导下,按照研究建议书更好地完善研究计划,争取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重大成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研究任务。他表示学校也将最大程度做好保障工作。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万长松 供稿)
 
 
STS聚焦“科学、数字化、低碳、食物、流动性”等问题
——格拉茨大学STS国际会议纪要
  
奥地利格拉茨第20届STS国际会议于2022年5月2日-4日通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会议聚焦危机时代的七个关键问题:开发科学、数字化、迈向低碳能源系统、食品系统、性别与科学和技术、流动性,以及STS教学。每个主题下面又有若干子话题。
三位大会主旨演讲者首先开启了学术讨论的头脑风暴。
奥地利科学院技术评估研究所亚历山大·博格纳主讲题为:“冠状病毒危机中的科学与民主敢于更理性吗?”他指出:在冠状病毒大流行中,健康危机已演变为一场经济和人文关怀的危机,最终演变成一场政治信任危机。他通过五个要点阐释了,科学在人们的追捧与防范中成了“权威的诠释者”,进而终结了民主政治,政治科学主义统御了真理,肢解了知识认知体系,冲突的根源是不同价值观和政治利益。他还认为:科学专业知识在政治危机管理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结果,科学本身成为一个政治问题。
奥地利埃克塞特大学萨宾娜·莱奥奈利教授的主题是:“超越分享的开放科学”。她认为:开放科学 [OS] 在提高研究质量、可靠性、完整性和社会影响方面,成为学界分析问题的解药 。在过去十年中,人们为实施操作系统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是,目前尚不清楚这一系统是否取得如愿的效果。不过,操作系统似乎需要采用带有威胁特权的通用指标、原则、标准和平台,一些理论观点——以及相关的认识方式——凌驾于他人之上,从而扰乱完善的方法论,并在研究对象内和研究领域之间造成分歧。这种认识论框架化具有潜在的对科学和民主来说都是灾难性的结果。
闭幕式上,来自哈佛大学娜奥米·奥雷斯克斯教授,主讲主题是:“无知论的两个挑战”。她说,如果人们无法充分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也就必然产生无知。而在气候变化和 Covid-19 大流行的背景下,其中虚假信息加剧了危机,也阻碍了有效的政策和行动。 但是,研究无知面临两个障碍:一是阴谋论;二是“没有真相”。因此,要研究“谎言”和“不能说真话”的问题。我们必须掌握真理,否则很难分析谎言和找出真相。她特别指出:依赖技术和个人主义的解释和解决方案,是因为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受过技术教育的学者)不了解政治、权力、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STS 学者需要重新参与真理概念的学习,否则无法清楚分析我们时代的科学问题。
在各个专题组的讨论中,有关“食物”专题共有两个大组,聚焦于:“替代食物系统与食物正义:理论、经验和跨学科视点”。食物正义在这里的界定是:“世界各地社区生产、加工、分发、获取和食用优质食品的权利,不分种族、阶级、性别、民族、公民身份、能力、宗教或社区。” 替代食物系统的界定:社区支持的农业倡议、食品合作社、社区拥有的杂货店、社区花园和农贸市场,被认为在解决社会和生态挑战方面具有众多的潜力。特别强调了社会包容性、民主性和生态可持续性。仅这一组有大约30篇论文进行交流。
四个方面的问题印象深刻:
一是,三位主讲嘉宾用深刻的思想诠释了STS在当下最紧迫的思考视域,特别是政治科学主义对真相、真理以及认知体系的统御,凌驾于他人之上,造成在研究对象内和研究领域之间的分歧。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操作系统带有威胁与特权的通用指标、原则、标准和平台,扰乱了完善的方法论。然而,无知(既愚昧,又刚愎自负)也体现在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受过技术教育的学者)之中,他们对科技与政治、权力、社会之间的联系缺少判断,难以将科学与技术置于一个大系统中加以分析与研究。无知论面临的两个挑战:分析谎言、探索真理(真相),向STS研究提出新课题。
二是,“食物”专题组参与的作者较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以食为天”是一个多么被人关注的话题。会议的主要参与者以欧洲学者为主,从他们的发言中,看得出欧洲学者的“务实”、“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创造性。而且大多数项目都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也有NGO组织、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社群组织的参与。食物的种/养殖的生态化程度较高。
三是,多位来自奥地利、德国、荷兰、挪威、瑞士的学者介绍了他们正在进行的各种项目,其中对“社会、生态和农业实践成本的评估系统”令人耳目一新。在这个系统中农民的利益、价格、食物新鲜度、农贸市场、折扣店、社群参与、知识传递、土地检测等等都是评估系统中的主项。德国莱布尼茨生态空间发展研究所还提供了一套计算这些成本的方法工具。
四是,格拉茨科技大学已成功举办了20届STS的国际会议。之前不太了解,但是从这一届会议举办效果来看,质量还是相当不错。尤其开/闭幕式上的大会主旨发言,提出了许多“真问题”,反思了许多“伪问题”,挑战了传统知识系统,强调了整体与个体、包容与民主、共建与自治、权威与质疑、真相与误读、真理与谬误等等,给人们思考科技与社会互动中的各种关系带来新视角。很具有思想冲击力。
“自产食疏”中国与欧洲调查的国际合作项目,主讲题为:“科技与社会互动中的“食物正义”——兼及“自产食疏”中国与欧洲调查数据中的正义性”。马惠娣发言中既介绍了“自产食疏”中国与欧洲调查所取得的一些数据和结论,也从STS视角反思了:食物技术在参与“食物正义”实践中对社会的影响、食物正义与环境正义的关系、在科技与食物的共进中人的道德约束力、对工业文明前社会的追索等等。试图为人类重新找回活路提供一个参考方案。这个发言引起参与者的兴趣。会后有挪威与德国学者发来联系信息,提出合作的想法。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收获。
 (马惠娣 供稿)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关于延期举办2022年学术年会的通知
(第二轮)
 
各位会员、学界同仁:
近期国内部分地区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基于疫情防控的有关要求。经会议举办方研究决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22年学术年会”推迟至2022年10月在北京举办,请各位代表周知,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同时继续开展学术征文。有关事项如下:
一、会议时间:2022年10月28-30日
地点:中国科学院大学怀柔校区
二、大会主题: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科技自立自强
三、主要议题:
1.面向新时代的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
2.当代科技前沿的哲学问题研究
3.科学认识论与科学方法论研究
4.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问题研究
5.当代工程技术实践中的哲学问题研究
6.当代科学技术实践中的风险与伦理问题研究
7.科技决策与科研评价中的哲学问题研究
8.科学思想史研究
9.当代科技发展与社会-文化现代化问题研究
10.其它相关问题
四、投稿须知:
1.会议采用主题报告和专题分组讨论相结合,录用论文将收入会议论文集,其中评选出的优秀论文可优先在《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中发表。论文撰稿要求请参照《自然辩证法研究》(https://zrbz.cbpt.cnki.net)。
2.提交参会回执、论文(全文或摘要)截止时间为2022年9月25日,请发至学会邮箱:zrbzhf@vip.sina.com,或扫描二维码报名。
五、会议费用:
本次会议收取会议注册费,普通参会代表600元,学生代表和已退休专家300元。参会代表的往返交通费和住宿费自理。缴费方式将在确认参会名单后告知。
六、其它问题
会议期间各项防疫政策以当时规定为准。目前全国疫情尚未解除,如因疫情变化影响,本次会议需要改变日期、地点、举办形式(如改为线上举行),学会将另行通知,请随时关注学会网站、微信公众号或联系学会秘书处了解。
七、联系方式:
电话:丁予聆010-68598474 ,  郭春勃010-68598471
       电子邮箱:zrbzhf@vip.sina.com,学会网站:http://www.chinasdn.org.cn
        学会微信公众号: gh_7114786ac2df
主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中国科学院大学
承办: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22年7月15日
 
第八届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2022年学术年会通知(第一轮)

第八届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22年学术年会将于2022年下半年在石家庄举行。本次会议由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主办,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承办。现诚邀省内各高校、科研机构等有关单位学者、研究生撰写论文并参加会议。

一、会议主题
本次会议主题是“当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
届时,会议将邀请全国自然辩证法领域知名专家作大会主旨报告,安排省内专家进行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等交流。
二、主要议题
1.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研究
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研究
3.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与现代人工智能研究
4.马克思主义工程伦理与责任创新以及伦理教育研究
5.自然辩证法与贯彻新发展理念问题研究
6.马克思主义科技与人文研究
7.新兴科技伦理风险防范与治理研究
8.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视域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研究
9.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教育与教学、课程、人才培养等相关问题研究
10.河北省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与安全发展问题研究
11.高校思政课“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与教学研究
12.自然辩证法领域的其他相关研究
 
三、时间地点
会议时间:2022年下半年(暂定)
会议地点:河北师范大学观和国际酒店(暂定)
四、会议形式
本次会议拟采用线下形式,根据防疫要求将有可能调整为线上形式(腾讯会议)。会务组将提前通知参会人员。
五、会议征文
本次会议将由学术委员会评选优秀论文和青年优秀论文。优秀论文可推荐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相关学术专栏。
投稿论文请参照《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格式(附件1)。论文题目及摘要请于2022年1月31日前,论文全文请于2022年5月1日前,发送至会务组邮箱。
六、其他事宜
本次会议不收取会务费,统一安排食宿,参会人员食宿差旅费自理。
参会回执(附件2)请于2021年12月31日前发送至会务组邮箱;
、会务联系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薛立杰  13810486805
王  烨  18631194663
会务组邮箱:hbzrbzf2020@163.com
                          
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1年11月25日
 
“中国与世界:未来技术与技能(工匠精神)的哲学审视”
第19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通知
(第一轮)

为了推动中国特色的自然辩证法和技术哲学的创新发展,促进全国技术哲学研究的学术交流,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第19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两年一届)将于2022年10月召开(暂定)。

未来技术学院,是2020年5月教育部提出的新型学院,为做好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先机,坚持面向未来。加强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研判,瞄准未来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未来技术的发展,需要超越现实;未来技术的实现路径,需要持续探索;未来技术的进步,需要不断推进。
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将于2022年10月12日-17日在上海举行。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各领域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一个国家在世界技能大赛中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这个国家技术技能发展水平。世界技能组织成立于1950年,是非政府国际组织,现有77个国家和地区成员,其宗旨是通过各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在世界范围推动职业技能事业发展。主要活动为每年举办一次世界技能组织大会和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技能大赛。 
为了推动未来技术学院的发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促进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的培养,我们将第19届技术哲学年会主题确定为“中国与世界:未来技术与技能(工匠精神)的哲学审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中国与世界:未来技术与技能(工匠精神)的哲学审视”。
二、会议时间
2022年10月召开(暂定)
三、会议地点(待定)
四、会议费用与规模
会务费:400元(研究生减半);参会代表住宿、往返交通费用自理。
五、会议回执
拟参会代表请于2022年05月前提交参会回执,并提交论文或摘要。
六、会议征文与参会资格相关说明
(一)参考选题方向
    1.技术哲学的基本问题
 2.未来技术的哲学问题
    3.技能-工匠精神-大国工匠
    4.未来技术与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型国家
    5.科学、技术、技能与人(科学家、工程师、工人)
6.元宇宙的技术哲学问题
7.科技治理与社会进步
    8.技术哲学其他相关问题
(二)征文要求与参会资格
会议征文格式请参照《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规范要求。
征文经评审达到会议要求者,组委会将向征文作者发出正式参会通知。
组委会将入选征文(或摘要)集结成册用于会议交流。
七、联系方式
陈红兵(东北大学)电话:18602438501电子邮箱:chenhb2066@126.com
 主办单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东北大学
承办单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
                          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