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研究生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研讨会纪要

2010年-10月-18日


        2010年8月13日下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研究生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研讨会”在友谊宾馆会议楼106室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等院校的专家和教授参加了会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刘孝廷教授主持会议。王玉平秘书长莅会并做了总结发言。

2010年8月9日,教育部出台了《研究生思想政治课新课程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课改方案》),该方案以部分高校为试点,对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试点工作将从2010年秋季开学正式启动。《课改方案》将原为硕士生开设的理工类必修课“自然辩证法概论”,调整为不分学科、专业均可学习的选修课,同时将该课程的2学分、54学时调整为1学分、18学时;将原为博士生开设的理工类必修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更名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并把该课程调整为2学分、36学时。本次会议就是在此背景下,由本会召集几所重点院校的专家和教师,围绕教育部刚刚出台的《课改方案》,对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困境和出路进行研究和探讨。会上,与会者分别就自然辩证法课程改革的原因、利弊和应对措施等相关问题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执行院长任定成教授在发言中建议将“自然辩证法概论”改为理工科的必修课、人文学科的选修课,并更名为“马克思主义科学论”。主要理由是: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必修的课程,这一点我们应该坚持。因为中国要办世界一流的大学,而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有世界可比性的,也要有中国特色,我们中国特色的一面就是马克思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必须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贯穿到底,这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学位条例里面规定的。第二,马克思主义是吸取了人类优秀成果的基础之上发展的成果,这个优秀成果包括了人们对于科学的看法,所以从学理上讲是不能丢的。第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有时代感,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所以,建议理工类硕士生,甚至文科生都应该开设“马克思主义科学论”,作为必修课取代现在的“自然辩证法概论”。

任定成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科学论”这个名称可以使课程变得更加旗帜鲜明,因此不要把马克思主义和自然辩证法、自然科学对立起来,要明确打出马克思主义的旗号,不要遮遮掩掩。另外,应当强调要结合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开设马克思主义科学论这门课,既结合传统的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论的理论,又要吸收全世界关于科学论的研究,或者叫做科学技术研究的最新、最优秀的成果来丰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论”有三层内涵,一是要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面的科学论的资源,对于科学的一些看法;二是要吸收当今关于科学的一切看法、理论和研究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为我所用;三是要结合当今马克思主义,或者叫做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实问题,包括科学技术发展的方法论、认识论、本体论、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种种看法,这些热点问题要联系起来。所以,“马克思主义科学论”的课程性质也有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属于主流意识形态;二是通识教育课程,反映当今科学技术研究,或者叫做科学技术论,或者叫做科学技术学这个领域最新、最好的成果;三是综合素质课程。

关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这门课程,任定成教授认为,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不仅应该成为理工农医学生的必修课,也应该成为所有博士生的必修课。他建议保留这个课程,将名称改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技术”。因为按照库恩的说法,常态科学是科学发展的主流,革命是极其短暂的,所以不要叫“革命”,而应叫做“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这门课时代性很强、特色很强,其功用和目标,一是培养战略科学家,二是研究世界科技格局的发展,三是研究科学与文化的发展。这是其他任何课程都代替不了的。这个课程不是聚集问题,而是引导博士生去思考这些问题。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雷毅在发言中指出,“自然辩证法概论”是一门带有战略性思考的课程。在当前倡导自主创新的时代,更不应该把“自然辩证法概论”这门课程取消掉。就现有的课程而言,将来清华大学培养的学生,几乎都是“工匠”,充其量能做一个有点名气的工程师而已。他们将会缺乏基本的宏观的战略思想素质、缺乏对学科整体把握的能力和这种哲学思维的高度。其实,老师们在讲自然辩证法课的时候,不仅仅是讲哲学方面的,而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加以扩展的。所以,我们一开始就管它叫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